“伱那些鸡才养六个月,鸡味儿都没出来,还有一阵子呢。”
“我宁愿伺候你们,都不愿意伺候那些祖宗了!”
“和尚你听得懂题不?”
“还行。”
“听得懂就好。”只要听得明白,周至就不愁杨和不去加强和巩固,这娃有这股韧性。
将鸡肉,甲鱼,剁成块,放入凉水煮开,打去浮沫,捞出在热水里清洗干净放入煤砂罐中,加入葱姜料酒花椒,这次加热水,一次加够量,在盖子底下放跟筷子不让它盖严实,水开后立刻转小火烀起来。
这时候人到齐了,方文玉和何诗情也已经到了。
周至发现除了自己,大家其实都将A卷过了一遍,这学习氛围也是内卷得要命。
好在他速度快,在大家交流难题的时候,他自己干自己的,昨天已经干完了英语和历史,今天接着干语文和政治。
语文主要是研究今年出题有没有新方向,比如打题的范围和解题的新技巧。
文科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很多人认为理解多样,答案模糊,不可能如理科试题那样精准,尤其是阅读理解。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知。
就拿阅读理解来举例,因为考场上时间紧,很多段落读不细,会导致回答错误。
这个问题在周至这里没问题,他的阅读量极大,阅读速度也是早就训练得飞快,提取全文概貌关键点,理解层次和大意,已经形成了本能。
很多人头痛的古文,周至更是比现代文还要快。
很多人做不好题的原因,就是读得慢,读完记不住或者记不清晰要点。
记不清晰要点就无法考查底层逻辑关系和情感脉络,就做不到精准把握文意,就容易掉入考官设置的坑。
当然技巧也是很重要的,比如一些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一些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一些指代的词语,一些肯定否定的词语,一些逻辑关系的词语等,都是出题的“药引子”,也是解题的“金钥匙”,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得注意。
别人时间紧张,周至的时间宽裕,思维逻辑强,记忆力好,因此他解题技巧是先将题读一遍,再回过头去阅读文章找答案,这样的做法更加具有针对性。
不过一般人学不来,很多学生做不到在短时间内回头读文章的时候,还能将题记清楚。
其实这是一种对文章调度统筹能力的熟练,属于作家的进阶技能。
古文那就更简单了,绝大多数人的大问题就是脑海里没有古文的语法体系。
没有语法体系就不会有语感,这个同样需要系统学习和广泛阅读才能够形成熟练度,没有这个熟练度,阅读和理解古文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然后甚至连句读都点不开,遑论读懂。
这些问题周至这里不存在,这就是张辛夷说周至做卷子相当于改卷纸的意思。
一个上午周至就刷掉了五套语文试卷,有些题还要给小伙伴们讲解。
然后就该做饭了。
午饭就是炒鸡杂,乌鸡甲鱼汤,冒血旺,外加白油丝瓜凉拌黄瓜洗澡泡菜之类的时蔬。
吃饭的时候,方文玉就说起了冯雪珊的问题:“肘子,你知道雪珊在歌厅打工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