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铮奇怪的看着刘瑞林,道:“近期南斯拉夫肯定会有一战,美国人对南斯拉夫动手的意愿非常强烈,在美国,有好几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美国对南斯拉夫发动战争,我相信咱们外事系统的情报肯定能够证明这一点,您为什么会问这个?”
虽然现在美国人还没有对南斯拉夫动手,但只要稍微有点头脑的,就能看出来这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就现在的形势而言,这场战争已经无限濒于爆发的边缘,以共和国强大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刘瑞林会不知道这个,还会来向自己询问?
林铮是越来越不明白刘瑞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了,心里也越发的警惕起来:他总觉得刘瑞林似乎挖了一个坑,在等自己跳下去。
刘瑞林却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略一沉吟后,方才向林铮问道:“对于这场注定要爆发的战争,小林你怎么看?”
顿了顿,刘瑞林又补充了一句:“美国那边的。”
林铮顿时恍然大悟!
他有些明白刘瑞林为什么这么着急上火的一定要在今晚和自己见面了:恐怕今晚回去之后刘瑞林还不知道要向几位领导汇报情况呢。
搞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林铮的心情顿时愉快了不少,虽然还奇怪为什么是外事系统来合租记聊这些而不是电子和信息产业系统,不过在林铮看来关系其实不大。
想了想,林铮道:“我对军事和情报这方面很不在行,不过对电子行业多少算是了解一些,您让我说的话,我只能从电子工业的就角度来说说我的看法。”
刘瑞林压根就不指望林铮能够从军事、情报或者其他任何只有国家才能够全面掌握的角度来说这件事,如果这小子真的能够从这些角度说的头头是道那问题才严重了,他点点头道:“没事,我就是想要听听从这个角度的看法。”
组织了一下言辞,林铮才道:“以我对美国电子行业和信息产业的一点了解,我认为,如果说1991年的那场海湾战争是现代信息化条件下高科技战争的雏形的话,那么我认为这场战争将会是美国人全面检验自己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和水平的一次试金石,也是美国电子产业和信息产业对本行业整体的磨合。
以我的浅见,美国人这么迫不及待的准备发动这场战争,除了媒体上或者一部分内部资料上提到的原因之外,恐怕这个因素所占的比重也不少:美国人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这些年来积极推动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军队建设,威力到底怎么样。
我认为,如果能够近距离对美军的这次作战进行观摩的话,对我们国家军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有着相当重要的参考意义。”
刘瑞林的脸色变化不大,只是眉头微微一皱,林铮却从他眼底里看到了一抹隐藏的极深的惊讶。
连带着林铮都惊讶了:不是吧?难道你们这么多人,愣是没有人从这个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可能吧?
片刻后,刘瑞林终于开口道:“小林,你的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啊。”
“有吗?”林铮的表情很“惊讶”,随即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就是这么随口瞎说的。”
“你这可不是瞎说,”刘瑞林没好意思说我们这么多人都没有想到从这个角度来解读美国政府即将发动的这场战争,那样就太丢人了,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对了,小林,恭喜你们啊。”
“啊?”恭喜什么啊,刘瑞林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让林铮有些迷茫。
“如果不出意外,最多年后,你们的快递公司成立机队的事情就能批下来,你说,值不值的恭喜?”刘瑞林的心情显然很好,竟然还和林铮开起来玩笑。
“真的?”林铮不敢置信的睁大了眼睛:这次他是真的惊讶,什么时候国家的办事效率竟然有这么高了,这才多长时间?
虽然很惊讶,可理智却又告诉他,能够让刘瑞林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的话,和自己闹着玩的几率无限趋近于零。
“这还能有假?”刘瑞林很理解林铮的心情,没有继续卖关子,而是笑着道:“说起来和你们的这个6英寸晶圆工厂有不小的关系。”
原来是这样!林铮顿时恍然大悟。
犹豫了一下,林铮委婉的提出了一点警告:“瑞林部长,如果咱们真的打算近距离观摩美军的这场战争的话,我觉得美国人未必乐意,他们肯定不乐意看到咱们国家的军事力量崛起,说不定会采取点什么激烈的手段。”
这是他能够做到的最大的程度了。(未完待续。)